最近幾年,NBA全明星的關注度一年不如一年。無論是收視率,還是社交媒體熱度都在持續(xù)下滑。背后的原因不難理解,明星球員們擔心受傷,比賽場上幾乎沒有防守,進攻防守就是走過場,全明星正賽打得比訓練還松散。
如此一來,全明星賽從巨星對抗的盛宴,淪為了娛樂表演流水賬自然就不意外了。
面對不斷下滑的收視率,NBA高層也終于坐不住了。
按照外媒爆料,2026年的全明星很可能會迎來一次大刀闊斧的新改革。而改革目標很明確,把這個一年一度的時刻,重新打造成當初的籃球盛宴。
回看全明星的發(fā)展軌跡,從1951年誕生以來,全明星賽一直是NBA的招牌賽事。東西部對抗模式曾經(jīng)留下過無數(shù)經(jīng)典時刻,但隨著NBA商業(yè)化逐漸全面,明星球員的合約身價也越來越高,賽事問題自然開始顯現(xiàn):
比賽強度下降:沒人愿意冒受傷風險,全明星成了友誼賽;
比賽內容無聊:無防守、無身體對抗,基本就是花式投籃+扣籃表演;
媒體關注下滑:根據(jù)統(tǒng)計,2024年全明星收視率已經(jīng)下跌到歷史低點。
很明顯,當一個曾經(jīng)的王牌賽事失去了意義,改革自然就成了必然。
雖然目前還沒有爆出可能的新賽制改革方向,但媒體和高層還是透露出了不少風聲:
第一種模式:美國聯(lián)隊vs世界聯(lián)隊
安排美國籍球員組隊,對陣來自世界各國的國際明星球員。借助美國籃球的霸權意識挑戰(zhàn)世界籃球,極具競爭故事線;只是從球員儲備來看,世界隊可能缺乏足夠深度競爭力,美國隊或許優(yōu)勢面更大。
第二種模式:三隊循環(huán)賽
把全明星拆成三支隊伍:美國東部隊、美國西部隊、國際聯(lián)隊,三隊之間進行小型循環(huán)賽。這樣的模式比賽節(jié)奏足夠快,更適合當下快節(jié)奏、短視頻的傳播模式,球員組合也更多,具備更多組合看點。但對于傳統(tǒng)球迷而言可能會不適應,全明星陣容的出場時間如何分配也是個難題。
第三種模式:增加娛樂賽事
增加1V1單挑挑戰(zhàn)賽。毫無意外,這個項目很可能是娛樂性最強,話題度最高的調整,但問題同樣也存在,全明星球員們愿不愿意全力以赴,這是個一個問號。
當然,從近幾年來看,全明星似乎早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問題了,此前就已經(jīng)經(jīng)歷過了多次調整:
1951-2017:東西部對抗
2018-2023:全明星選人制度
2020:積分制末節(jié)
從現(xiàn)實情況來看,全明星改革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了,但這一次很可能是最關鍵的一次。而如果真能改革成功,全明星賽很可能有機會重新找回巔峰:
國際球員為了世界隊榮譽能夠更具備動力,而美國本土球員自然也不想輸,比賽競爭性有機會提高。
而美國vs世界的設定,也能讓更多國際球迷產生共鳴,商業(yè)贊助和轉播收入也能夠提升。
簡單想象一下:東契奇、字母哥、約基奇組隊,迎戰(zhàn)塔圖姆、布克、愛德華茲,這樣的全明星陣容對決,球迷討論度絕對能夠拉高不少。
只是這個改革方向是否能成功,還是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如果球員依舊是“不想拼、不想防”,哪怕賽制再怎么花哨,也救不了全明星。并且對于很多老球迷而言,始終覺得東西部對抗才是真正的全明星,而過度改革很可能讓這一批老球迷流失。
特別是上述提到的三隊循環(huán)、額外賽事等等模式,對于賽事轉播和賽程安排都是一次考驗,一旦搞不好很有可能適得其反。
歸根結底,全明星賽改不改革,賽制怎么變,最終還只是表面。而真正的核心,主要還是在于球員們愿不愿意認真去打。
當年科比在全明星積極拼搶,艾弗森在關鍵時刻瘋狂追分,這才是全明星的靈魂。
但如果參賽球員缺乏榮譽感,只想著別受傷、別太累,那么全明星再怎么包裝,最終也只是一場華麗的表演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