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授權翻譯轉載自Tactics Journal。
很容易把魯本·阿莫林的進攻戰術過度簡化。表面上看,曼聯踢得很直接——拿到球就向前進攻,這種直接性讓人覺得他們缺乏復雜的戰術體系。
但這種看法沒能準確描述真實發生的事情。曼聯的進攻并非靠事先設定的套路,而是建立在“聯系”之上。
布魯諾·費爾南德斯是進攻的焦點,他與新援庫尼亞和姆伯莫之間迅速建立起的聯動,讓他們的前場打法開始變得賞心悅目——陣型不是關鍵,關鍵是每名球員之間如何互相配合互動。
曼聯進攻的潛在復雜性
在阿莫林的體系里,曼聯并不追求單純控制控球率。每次進攻并不像那些更注重站位的球隊(例如曼城或阿森納)那樣被預先編排。相反,它更像街頭足球:撥球、狹小空間里的一腳或者兩腳傳球、最少的觸球次數、在擁擠區域的斜插跑動——這需要巨大的信任與默契。
由于這是球員在狹小空間里的即興配合與瞬間反應,所以每次進攻可能都不一樣。球員必須保持在相近的區域內,這樣他們才能持續銜接并完成那些短傳。
這樣的進攻之所以看起來可預測,僅僅是因為他們很直接:一旦贏下球權,不論是通過快速配合還是過頂傳球,你都能知道曼聯會立刻發動反擊——但每一次進攻本身都是獨一無二的。
能以這種方式踢球的機敏是在訓練中培養出來的。教練創造出一種環境,然后把控制權交給球員,讓他們在這樣的區域內即興創造。
當球員充滿自信、相互理解時,他們的打法會變得更加不可預測。如果球員之間的連接出現問題,球隊就會顯得乏味;缺少那些短傳配合時,默認選擇通常會是長傳發起進攻。
他們的進攻沒有固定的順序,也無法通過一個鏡頭來完全捕捉。這恰恰是他們既直接又難以預測的原因。
與切爾西那場比賽是個例外,因為大雨導致場地有水洼時很難打地面配合。對富勒姆的比賽里,曼聯前15分鐘的表現則很好地展現了我在這里討論的進攻動力學。
本賽季與上賽季的區別
本賽季的關鍵區別在于,當布魯諾前插時,他終于有能與之撞墻配合的搭檔——那就是庫尼亞和姆伯莫。
此前曼聯的前鋒,無論是拉什福德、安東尼還是加納喬,都不太適合在混亂時刻即興決策。他們是那種從A點跑到B點的前鋒,不適合在更小的空間里踢球。布魯諾和鋒線之間曾經存在脫節,仿佛兩撥人在踢不同的比賽,壓抑且令人沮喪。
相比之下,庫尼亞和姆伯莫擅長這種小組方式的進攻。他們喜歡回敲、即興創造并適應混亂局面。兩人都已在英超證明過自己且狀態良好:姆伯莫在布倫特福德里有20球7助攻的表現,庫尼亞在狼隊有15球6助攻——這些數據是在攻擊資源遠不如曼聯的球隊里取得的。當布魯諾從中路加入進攻時,他終于有與他頻率一致的隊友——自信、有經驗、能與他相配合。
這種經驗與自信的融合會感染球隊其他人,并且已經為進攻注入了活力。芒特、阿馬德·迪亞洛、齊爾克澤、達洛、多爾古、卡塞米羅和梅努都已經出現了與“布魯諾-庫尼亞-姆伯莫”這一流動性搭檔相呼應的跡象。新前鋒謝什科未來可能會貢獻更多,但目前在這個級別上他仍未完全證明自己。
“布魯諾-庫尼亞-姆伯莫”組合決定了他們的上限。在對陣較弱對手時,他們也許能承受失去庫尼亞或姆伯莫中的一個短期傷缺——但不能兩人同時缺陣。球隊有許多能勝任多個位置的球員,這給了阿莫林選擇空間,但他們無法承受失去布魯諾。
這對未來意味著什么
目前的比賽結果只能說明他們所待展示的潛力。
曼聯開季在主場對阿森納時表現良好,把對手限制到只有3次射正,但因一次角球以一球小負。對富勒姆的比賽中,細節上的差距讓他們付出代價——庫尼亞打中立柱,布魯諾罰失點球,把一場可能的3-1勝利變為1-1平。對伯恩利,他們創造了足以攻入至少五球的機會,阿馬德接姆伯莫傳球的空門未中是最明顯的例子,但最終只以3-2取勝。做客曼城的比賽是除阿森納外賽程上第二艱難的一場,但在那場0-3的失利中,庫尼亞和芒特因傷缺陣,所以失利雖令人失望卻并不意外。聯賽杯對格林斯比的2-2加點球出局更像是一次尷尬的偶發事件,源于輪換和門將奧納納的糟糕發揮,而非球隊真實水平的反映。對切爾西的2-1勝利或許能為他們打開局面,但那場勝利發生在不尋常的條件下——紅牌、大雨,有利于曼聯的直接打法并干擾了切爾西的地面短傳。
本賽季曼聯場均xG為1.94,是英超最高。沒有任何球隊的總xG比曼聯(9.7)更高,也沒有球隊的射門次數比曼聯(79次)更多。另外,根據Opta Analyst的統計,曼聯還遭遇了本賽季英超最艱難的開局賽程。
阿莫林去年十一月接手的那支隊伍是支不協調、并不適合他戰術的中游球隊。他們在英超戰績糟糕,但阿莫林帶他們打進了歐聯決賽。夏窗他們引進了高質量球員,這些新建立起的球員間聯系需要時間去磨合。這不是上賽季我們看到的那支曼聯,他們在富勒姆、伯恩利和切爾西身上拿到7分,在考慮到輸給阿森納和曼城的是預期之內的,所以遠不能被視為危機。
如果他們在最后一傳一射的執行上更精準,關于阿莫林的討論或許早就截然不同——對“簡單打法”的指責會變少,更多人會愿意承認這是一種試圖把曼聯帶回昔日輝煌的努力:進攻直接、強調邊路、在前場的快速傳遞和跑位以及不懈的轉換。不同之處在于,過去的曼聯擁有世界級的后防線。
除非發生重大傷病,否則曼聯的問題不會出現在進攻建立或創造機會上。最可能出現的問題會是把握機會、信心,或者最關鍵的防守上。
因為曼聯在控球時會集中著重進攻兩翼,把球引導向邊路,所以一旦丟失球權,中路便可能有巨大空檔。當球員被鼓勵去積極壓迫時,他們也可能過度投入,留下身后的空檔。目前,曼聯防線的質量并不匹配他們進攻端的質量。盧克·肖作為應急中衛表現低于預期,他并非像約羅那樣的正牌中衛。如果你把英超幾乎任何球隊的后防線和門將換成目前曼聯的后防線和門將,他們的表現都會立刻下滑。
曼聯很可能無法避免每場至少丟一球的窘況。如果你不能比對手進球更多,你就無法取勝。但至少作為中立觀眾,他們是英超中最有趣的進攻型球隊之一。
如果阿莫林能在不過度削弱前鋒的情況下穩固防守,這可能會觸發曼聯所需的轉折——即便這可能需要在進攻上做出某些讓步。
本文授權翻譯轉載自Tactics Journal,可通過以下方式在各平臺關注原作者:
BlueSky - @tacticsjournal.com
Threads - @tacticsjournal
Facebook - /TacticsJournal
YouTube - @TacticsJournal
RSS - https://tacticsjournal.com/feed
Discord - https://discord.gg/pdnPS3u5hW
Newsletter - https://buttondown.com/TacticsJournal
??在各個平臺關注我們,獲得持續更新。??